首页 > 文化 > 民俗非遗 > 正文

江西省惊现蒙古人村落 还是皇族后裔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3 17:12:32

一个绝少的姓氏,一座荒野里的奇异古墓,几本残破的族谱,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在江西省赣南全南县烧斗村和龙南县的红岩月屋村,月永通和月光荣说,全南和龙南两县的1100多月姓人都是蒙古人后裔,并且指着族谱上记载的文字说: “还是元朝的皇族后裔!”

根据晋阳堂月氏的族谱记载,从元代至正年间开始,这个家族已在赣南生活了600多年,月氏的族谱记载,赣南月氏是元末月阔察儿的后裔。月阔察儿号沧海,是博尔忽的后人。博尔忽与兄弟博尔 术、木黎华和赤老温因忠勇辅佐蒙古大汗铁木真而被称为“四杰”。月阔察儿在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为河南行省平 章政事,后为中书平章政事。1354年12月加封为太尉,总领各路兵马,封万户侯镇守信丰,后南征死于行间。

据赣州《月氏族谱》记述:赣州月氏始祖是月阔察儿。月阔察儿为 “先朝博尔忽裔也,万户侯,字失考。” 月阔察儿是元朝的一员战将,官至平章政事,于1355年加封为太尉。其奉命南征,1356年 ” 死于行间 “ 。月阔察儿原配为江都人阎氏,又娶了刘氏。

记得前些年我到石林、

铁木健,元朝时人,蒙古乞颜部奇渥温·孛儿只斤氏,铁金余氏的祖先,生于13世纪中后期,卒于14世纪中叶。封南平王,食邑湖广行省黄州府麻城县。母亲潘氏,妻张氏、洪氏(又作弘吉剌氏)。有九个儿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秀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一个女儿:根十,女婿姓金,这九子一女婿即是铁金余姓的始祖,因元末红巾之乱、奸佞构陷而避祸逃入西蜀,全部改为余姓。铁木健殁后与妻同葬湖北黄卅黄安县五凤岭母亲墓地。

由于蒙古语姓名汉译用字不统一,加之古人姓名、字号有多个,南平王记载在正史中出现两个,一个是南平王秃鲁(屠寄注:诸王表叫秃刺、本纪叫都鲁,相关蒙元史记法不一),另一个在诸王表中未记载所封年代和姓名,余氏族谱中记载有“元成宗铁木耳封其弟为南平王”,这在正史中也无从考证,铁木健与正史记载的身份便出现了分岐,自明朝中期(16世纪中叶)以来,无数族人和史学专家都进行了相关探考,因此出现了不同的说法。

身份考证及相关记载

余氏家族谱中,根十余伯锡支系记载,铁木见(铁木健)为元世祖忽必烈后太子真金之子,生于1267年,卒于1349年,南平王、太师、元东路不花元帅。此支系为元末明初始直至民国的四川省泸定县沈边余姓世袭土司,洪武二年(1369年)投明军后敕封都刚院万抚司援长河西宁远鱼通百户,有各种地方志可证明其自明初以来的历史,其家族谱记载自明初开始,至清朝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1725年8月1日)泸定大地震后族谱遗失,继又重修相传至今。这种记载和云南、贵州两地部份铁金余氏家族谱记载相同。但由于正史中无法找到铁木健的相关资料,以证据不充分仍遭到某些人的质疑。

2008年,铁改余(铁金余氏的当代流行叫法)中华余姓(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了(蒙古族皇室后裔)《铁改余姓总谱》,关于南平王铁木健的身份采用的是另一种不同记载,此记载得到了蒙元史学部份专家和部份余氏族人的认同,也得到了成吉思汗部份嫡系后人的认可,此说法的蓝本即是较早记载南平王铁木健的明代高官余子俊所序的《青神余氏家谱》。只是此谱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新修编过,原谱记载“不敢信也不敢改”(语出修谱序言),原谱历经数百年后,也基于与正史记载不能接轨,加之部份资料残缺(但有些民间流传的原谱抄本可对修编后的新版本予以部份补充),原谱关于南平王铁木健的历史定位(今天看来)也没详细说明,主要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而不便深言,而且可能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而故意添加了些含糊其辞的说法,而据余子俊当时所处的时代条件,他从铁木健的孙辈口中对铁木健的身份应是了解较全面的。据老青神谱记载,明景泰元年(1450年)春正月谷旦,余子俊已对南平王铁木健等铁金余家族史题序、作诗、撰文等,余子俊于当年(1450年)乡试中举,次年(1451年)殿试中进士,后官至明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当然,流传至后来的版本应该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丰富而做了相应增删后定稿的,身处世代官宦的家族,对于明代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的激烈,两京十三省,东厂、西厂耳目遍布,即便是家谱,他也更应讳言讳行,只要根本上点到为止,并且以誓约的方式约束后人要牢记祖先,不能背叛同族。他记载了铁木健和九子一女的名讳、学历、官职、族籍、祖居地,大胆地记载了铁木健是元成宗铁木耳之弟,并受封南平王,食邑湖广行省黄州府麻城县,铁木健的宗教信仰、葬所、母亲和妻子姓氏都有,以及九子一女避祸入川时的分手情景、人数、分手诗,惟独没有其父亲的相关资料,后人只能由此追溯至成吉思汗,并确认铁木健是成吉思汗的五世孙,中间第二、第三、第四世系便成了一个迷,也就是各方争议的焦点。老青神谱记载与其他九子一女各支系的老族谱记载基本相符,原则上没什么分岐。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史学界关于蒙元史出版了一部《蒙兀尔史记》,作者屠寄在关于南平王的章节中,对于五百多年来无定论的蒙元诸王表中另一个无任何记载的南平王的条目下,加了一条注释“窃疑”两个南平王是一个人,都是秃鲁一人在不同时期封的南平王,只是等级不同而已。1934年,《青神余氏家谱》基于各种原因重修,邀请了当世一些史学专家,专门对南平王历史定位进行探考,最后确认南平王就是元太宗窝阔台后、元定宗贵由孙、大名王禾忽子—南平王孛儿只斤·秃鲁。但此说法同样遭到部份族人和史学界部份人士的质疑,原因是秃鲁比元成宗铁木耳年岁长,不能称为其弟,是世祖忽必烈时受封的南平王,而不是成宗铁木耳时受封的南平王(与子俊谱及各分支老谱不符),并且秃鲁因随其父附海都于至元十四年(1278年)冬举兵反,于至元十五年(1279年)被安西王所部征讨,败于武川被捕获,之后史料无下文。而铁木健九子一女的生卒年大约是在1310年-1320年左右、1330年-1340年左右的两种说法(此两种说法有人解释为:不同母系以“秀”、“根”分别为序,因秀一比根六略长或按嫡庶排总序,“秀”、“根”排序法为当时江南诸省时兴的子女排序法),虽按余子俊记载的四十后得九子一女,时间上仍有数十年差距。而九子一女有记载的生年与成宗铁木耳之弟的记载时序才吻合。

2011年,在蒙古史学家苏赫巴鲁、族人余凡等人通过多年考证以后,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黄金家族》(蒙古余氏族谱释疑)一书,根据《威远严陵余氏家族谱》(民国修订版)和其他相关族谱记载,走访中亚各国,汇集很多官方史料记载,对南平王铁木健资料进行了专项考证,确认南平王铁木健是元世祖幼子铁蔑赤,并通过大量史料论证了正史与家谱的吻合,得到了较多族人和史学家的认同。但同时也因为译音过于牵强,证据不充分受到部份族人的质疑。

其它传说及起源

其它考证。明朝中期,继余子俊后一百年左右,有铁金余氏后裔总兵余大量在余氏族源说中认为,奇渥温氏出自姬姓轩辕氏,认为铁金余原本出于一家,天下余姓原本同祖,此说得到了各族余姓的一些人认同,直至清朝乾隆年间,部份支系族谱仍采用此说,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还有专门的研究学会,西南各支系各族余姓都有代表,但这只是极少数人。

明朝中后期,有云贵籍的铁金余氏后人进士余之纪、余之纲等,考察研究后著谱做序时认为,提出铁木真、铁木耳、铁木健是三兄弟的荒唐说法,还记载有铁世义、铁子高、铁子林等人物,此说源自一部明代的川剧剧本把铁木真、铁木耳、铁木儿称为三兄弟的民间戏剧故事,皆是因为民间对蒙古人名汉译音随意的理解和戏剧剧情的任意性而成,然而,这种传闻几经传抄,添油加醋,变得五花八门,终不能代表铁金余氏世源说主流,不过是民间小道消息而已。此川剧剧本传唱至民国年间或解放初期。

关于铁木健的资料,经过族谱数百年的流传,以及经历明末清初张献忠之乱、清兵入关改朝换代时铁金余氏族人二次避难外迁的颠沛流离,以及近代几次内外战争的影响,族谱缺失后回忆重编或补记,有些支系记载错漏处较多,比如,铁木健南平王的封号出现有“两平王”、“西平王”等记载。

相关传说

附:铁木健九子一女元末明初于泸州(亦说是庐州)凤颈桥(亦说是凤锦桥)分手改名前后,以及早期的分散居住地区。

秀一公铁承良改余德元,又名清,德望。元进士授太守,子孙传于江南江西。

秀二公铁承勋改余德朝,又名贞,德弘。元进士授太守,子孙传于四川嘉定、峨眉、洪雅、乐山。

秀三公铁承摸改余德贞,又名醇,德善。元进士授太守,子孙传于四川成都、华阳。

秀四公铁承猷改余德辅,又名和,德隆。元进士授太守,子孙传于四川温江、郫县、汉州(广汉)。

根五公铁承业改余德弼,又名藩,德盛。元进士授刑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宜宾、顺庆、南溪。

根六公铁承烈改余德肖,又名垣,德成。元进士授兵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青神、眉州。

根七公铁承德改余德意,又名屏,德基。元进士授吏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夹江、井研、眉山、成都、资阳。

根八公铁承光改余德自,又名翰,德荣。元进士授户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遂宁、重庆、夔州府。

根九公铁承英改余德兴,又名芳。 元进士授礼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荣县、威远、富顺、犍为。

根十公(铁金莲 又名寿英,木健女。赘婿祝鳌,更名金溶,又改姓余,名余伯,字德仙,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子孙传于四川中江、长寿、成都。

月阔察儿南征时,大元帝国气数已尽,他在赣州留下贵忠和时忠两子,但长子贵忠早夭,时忠生秉文、秉武两子;而秉文无后,好在秉武生了四子只留下已移居龙南县的月华、月盈两子发脉;两兄弟分家,月华居今龙南县红岩村,月盈居今龙南县马巷仔;因月盈之父月秉武娶大龙堡(当年全南未建县,仍为龙南县管辖)黄氏为妾,月盈就在今全南县烧斗村置买了山岭田地,带第四子玺公移居到烧斗繁衍至今,第一、二、三字仍留在马巷仔。

赣南月氏今在龙南县红岩、马巷仔和全南烧斗村。月氏迁赣南已650多年,移居全南也已540多年。赣南月氏系元朝皇室后裔。留有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吉立的蒙古包形状的月盈墓,还有宽阔的跑马场(有康熙和民国年间因土地争执的判决书为证)。

在龙南县红岩月屋村附近,有一座酷似蒙古包的古墓

其均告示子孙后代不忘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清康熙年间,全南烧斗月氏第九世月大因、月大固、月大亮、月大高四兄弟迁徙到湖北省孝感市撮箕口簸箕湾牟子大丘,后又迁徙到四川省邻水县的合流镇灯盏村竹林湾。300多年来,邻水县月氏已分布十多个乡镇。

他们坚信,自己就是蒙古皇室在赣南的唯一后裔。然而面对怀疑,赣南月氏希望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能关注少有的月姓 ,为他们解开历史悬念,找到家族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