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民俗非遗 > 正文

蒙城尉迟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6-10 14:30:06

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的许疃镇毕集村东150米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做“尉迟寺”,相传是当地人为纪念唐代开国名将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的一座寺庙叫尉迟寺,后来,村子也沿袭了这个名字。寺庙早已不复存在,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蒙城县的一次文物普查,让尉迟寺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告诉我们:

尉迟寺实际上是一个地点的名字,唐代的大将军不是叫尉迟敬德吗?咱们后来民间把尉迟敬德作为门神也逢年过节就贴在门上。尉迟敬德这个人爱护百姓,所以后来打了胜仗。老百姓非常感谢尉迟敬德,在这个地点就建了一个寺庙叫做尉迟寺。我们考证了尉迟寺寺庙的建筑时代是在宋代,因为我们在房基的奠基石处发现了大批的宋代铜钱。实际上在寺庙的底下埋藏着一处距今5000年以前的规模宏大的原始聚落遗址,所以遗址就叫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址。

蒙城尉迟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

 

1989年,那是考古人的脚步第一次走近尉迟寺。当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到了尉迟寺以后,喜出望外。因为地表随手见到的陶器碎片,都与唐、宋时代毫无关系,那原本是更早期的人类使用的生活器具,因为农民的常年耕作而被翻了上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说:

第一年发掘并没有发现特别重要的迹象,后来我们就考虑到遗址非常大,因为我们钻探的面积至少有10万平方米。到了1992年的时候,我们决定还要发掘尉迟寺,结果这一年可是打开了尉迟寺惊喜的大门,拉开了尉迟寺史前聚落的一个序幕。从92年开始,我们的发掘真是惊喜连连,接连不断啊。

蒙城尉迟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

 

1992年,发掘工作进行到第三次。有一天,突然从一个探方中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叫声:“快来看啊,这里出宝贝了!”专家们兴冲冲地跑过去,随着进一步的清理,两个像大炮弹形的器物全部暴露了出来。那么这个形似炮弹的物件究竟是什么呢?真的与战争有关吗?王吉怀向我们解释道:

我们知道大口尊这是一种有特殊文化特征的器物。我们一看就认识这种器物,大汶口文化的东西,但是它最早出现在胶东地区,怎么会出现在我们这儿了?我们为了器物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首先我们把这个大口尊的残片和当地的生土取个土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了测试,就测试一下这种器物到底它的产地在哪,结果我们发现,这种器物是当地取土,当地来烧制的一种器物,在蒙城的尉迟寺把它作为一种埋葬儿童的棺材。

大口尊先是在山东的陵阳河发现的,属于大汶口文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在尉迟寺呢?让我们将时针拨回到远古时代!

蒙城尉迟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

 

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生活在泰安以东的大汶口人逐渐向周边扩散。一支大汶口人离开原住地,冒着风雨和被野兽攻击的危险,向南迁徙到达了皖北这片肥沃的平坦之地。来到尉迟寺后的若干年,这支大汶口人认为这块土地可以让他们丰衣足食,从此开始在此建造自己的家园。

建造家园,必定要修建居所,即使在那个远古落后的年代,也是一样。尉迟寺的发掘工作每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有一天,在一个探方中逐渐暴露出来比较集中的红烧土块。在清理到底部时,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了。底部竟然是一个平面,就像水泥地面一样平整。这时,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豁然开朗,这是房子!红烧土排房就这样破土而出。王吉怀说:

我们说到了红烧土排房,这是尉迟寺遗址当中最重要的文化迹象。这个当时发现了以后,在我们国内的学术界那真是引起了强大的反响,让尉迟寺声名远扬。内行人来看门道,外行人来看热闹,就看他5000年前的原始人到底是住的什么房子。

蒙城尉迟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

 


蒙城尉迟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

 

红烧土排房就像一条红色的彩带,整排房子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房间,小的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大的可以达到20多平方米。在大部分房子的后部还保留一个方形灶台,是当时人们生火做饭的地方。经古建专家鉴定,房屋的现状应该是两面坡形,它们坚固美观,冬暖夏凉,这应该就是原始人的豪华住宅吧。

蒙城尉迟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

 

有了“豪宅”,那原始人的物质生活究竟又是怎样的呢?真的像我们印象中的衣不蔽体,捕兽食生吗?王吉怀告诉我们,接下来的发现让他们大为惊叹:

其实根据我们发掘尉迟寺遗址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来证实了5000年前的尉迟寺人,生活已经丰富多彩了。第一,他们有自己种的大米和小米,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发现。不光吃的有粮食,还喝上了美酒。因为我们遗址发现了有上百件不同类型的酒杯。有的酒杯,我们叫它高脚杯,就跟咱们现在的玻璃杯是一模一样,只是一个材料的不同,当时都是用陶器烧出来的酒杯。可见当时的酒文化非常盛行。

时间来到1994年,也是发现红烧土排房的第三个年头,更重要的发现又悄然出现了。在这些房子周围,居然发现有一条大型围壕环绕,正好和有房子的地方围了起来。王吉怀说:

大型围壕出现了这个巨额的规模,围壕宽25米到30米,深4米5-5米就完全是人工挖出来的一个围壕。当时我们在想这个围壕的性质是干什么用?最初也把它定为蓄水、防护等等。其实这个围壕实际上就是一个护城河,它就起到了一个防御的功能,所以这个功能的出现也说明了聚落规模的宏大。

蒙城尉迟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

 

这样人工挖治规模宏大的围壕和房子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聚落整体,相当于原始城堡。这也是尉迟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5000年前原始先民的聪明和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告诉我们,尉迟寺遗址发掘的意义也让中国人为之振奋。

中华文明5000年,那么蒙城的尉迟寺大汶口文化正好在5000年左右。所以我们文明史的源头就找到了。你比方说我们对文明的理解,有防御、有战争、有祭祀……大型的围壕证实了战争的存在。而且作为祭祀,就是说在大型的活动广场当中举行各种集体活动,所以尉迟寺遗址的这种种种迹象都给我们衬托出了中华文明5000年前的文明史,我们找到了它的起源。

5000年前,大汶口人曾在尉迟寺大兴土木,建造家园。而在5000年后的今天,当您走进蒙城县博物馆,走进尉迟寺遗址,那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仿佛还带有原始先民的体温;那一排排红色的房子,都能让您感受到原始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的艰辛和付出。王吉怀说:

尉迟寺遗址出土的器物,大部分在蒙城县博物馆,因为我们发掘的尉迟寺遗址的所有器物,都交给了当地保管,当地来利用。因为现在国内来说展示完整的有特殊意义或者特殊建筑风格的遗址,还没有能比得上尉迟寺这一遗址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尉迟寺遗址给我们提供了文化自信,也给我们提供了中华文明5000年发展的一个兆端。我觉得这个地点应该成为全国旅游的一个打卡地。

昔日的尉迟寺是辉煌的,这里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而修建的寺庙,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而今日的尉迟寺也是辉煌的,因为这里发现了距今五千年的原始村落,成为中国考古中的重大发现。当我们走进这处古老的原始聚落的时候,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自豪与慨叹,这似乎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

来源 | 综合安徽文旅